医用内窥镜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?

(一)医用内窥镜概述

医用内窥镜定义:是一种医用成像医疗器械,主要用于内窥镜诊疗过程中提供通道、照明,并可以对体腔、中空器官和身体管道进行观察和操作。

医用内窥镜的构成:它通常由软管、硬管(可进入人体)、透镜成像系统(用于捕获和传输患者内部器官成像)、图像处理系统(对捕获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)、显示系统(将数字化图像呈现给操作者或观察者)、以及光源系统(传输光线提高被检查区域的可见度)组成。

医用内窥镜的类别:

按照成像原理,可以分为电子内窥镜、光学内窥镜。

按照重复使用的次数,可以分为一次性内窥镜、可重复使用内窥镜。

按照镜体硬度,可分为硬镜、软镜。

(二)医用内窥镜应用场景

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增加,医用内窥镜已成为普外科、耳鼻喉科、泌尿外科、骨科、妇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手术设备。

比如,消化科,用到的有胃镜,十二指肠镜,小肠镜,结肠镜。其中,胃镜检查的是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肠,而十二指肠镜主要是检查的是十二指肠的乳头。肠镜主要是检查的直肠,乙状结肠,降结肠,横结肠,盲肠和回肠末端。而小肠镜主要是检查的是小肠。这些检查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内镜,从而进行不同的操作。检查食道癌、慢性胃炎、小肠肿瘤、大肠息肉都离不开内窥镜。

比如,心胸外科,用到胸腔镜,检查肺癌、心包积液,气胸。

比如妇科,检查女性不孕、宫颈炎、盆腔炎、卵巢囊肿、宫颈癌要用到宫腔镜、腹腔镜等。

比如,常见的胃镜和肠镜,用到的是软镜。腹腔镜等用的硬镜。

(三)国内内窥镜的市场规模

国内市场规模:2017年,是171亿元人民币。2021年是251亿元。符合增长率10%。预计,2026年,447亿,2022-2026符合增长12%。

国内品牌市场: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,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一直是国际医疗巨头占主导的。国产品牌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并不大。2021年,国产品牌市场规模只有16亿,国内市场渗透率只有6.5%。预计2026年市场渗透率16.8%,按照447亿算,大概就是70亿的规模,预计未来增长相对有比较高的空间。

按照2021年4000多家公布来看,有479个品牌商,总量140.8亿元,从中标结果看,国外厂商占主流地位。

1.硬镜市场格局:卡尔斯托斯以10.3亿元中标,总件数1369件,占34.5%。国内品牌上榜的是迈瑞医疗,站到中标金额的7%,算下来约2亿元。

2.软件市场:奥林巴斯(日本)、富士依然是主要厂商。软件市场技术壁垒比较,主要是日本厂商占主导,奥林巴斯站到28亿元。国外品牌中标金额达到31.5亿元。国内厂商比如开立医疗、奥华内镜等国内品牌,一共约2亿元,劣势比较明显。

(四)政策倾斜

1.目前,政策不适用于内窥镜,在集采不纳入。2.将医用内窥镜列入重点研发领域,政府并将国产品牌列入采购列表。比如,广东卫健委将宫腔镜、腹腔镜等八种,将国外品牌不纳入采购列表,支持国产品牌。浙江、四川也有一些政策倾斜力度。

(五)医用内窥镜核心技术

1.成像镜头。内窥镜图像分辨率决定了内窥镜成像的清晰度,是保障临床疾病筛查率和准确率的关键。光学镜头是活的光信号的关键。日本在光学镜头领域,因为数码相机的积累,在光学、多倍变焦镜头领域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。中国厂商这种技术积累的差距比较大。

2.图像传感器领域。成像镜头把光学信息捕捉后,图像传感器要把光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。目前主流的传感器有CCD和CMOS两种技术类型。CCD长期在日本技术垄断,98.5的技术份额都是日本垄断。CMOS技术,有体积小、耗电量小的特点,这个地方中国企业逐渐取得了一些突破。韦尔股份2019年收购华为科技,在CMOS领域国内市占率达到11.5%。国内医疗内窥镜企业开立医疗、奥华内镜推出的产品,采用的都是CMOS传感器。

3.图像显示领域。中国厂商在图像显示领域也有所突破。比如,开立医疗自主研发的光电复合染色成像,VIST技术可以保证整个画面的亮度和高分辨率的同时,能突显早期病变的细微结构的变化。边缘增强技术也在逐渐被攻克。

(六)国内外品牌对比

国内的品牌,整套价格比国外便宜20%-40%,目前,二级医院、基层医院、民营医院这些客户群体中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。

 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